45篇基层减负赋能素材汇编

未分类 笔杆子更新 3个月前 (04-25)

(45篇)基层减负赋能素材汇编

目 录

 

一、理论调研文章

 

沈阳工业大学陶芮韩影邢云:

 

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义、原则及路径探析  1

 

蒲彦鑫张艺恬袁明霞:

 

基层减负背景下乡镇政府“越减越负”现象透视及破解路径研究  8

 

丹寨县委某校曹春梅:

 

基层减负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基于丹寨县的个案分析  12

 

云南省委某校罗添仁施雁红:

 

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回顾与展望……19 5.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发锋:

 

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审视与改进  23

 

杨亮崔立伟贾磊杨慧:

 

国有企业基层减负赋能长效化机制研究  34

 

二、经验做法文章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

 

深入整治形式主义问题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  40

 

江西省委督查室:

 

亮剑”形式主义致力基层减负  43

 

推动基层减负增效黑龙江建立乡镇(街道)职责清单  47

 

汉中市减负办: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50

 

阳泉市城区区委宣传部:

 

阳泉城区积极探索基层减负新路径  54

 

郴州市“七减”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  57

 

黄陵县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  60

 

贵州各地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出实招松绑促实干增效  62

 

黑山县持续发力推动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65

 

怀化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66

 

基层减负:健全长效机制  69

 

让干部轻装奋进  72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77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白河县供电分公司尚聪王举:

 

数字赋能助基层减负  80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鑫:

 

基层减负应有道  84

 

基层减负增效的“和平智慧”实践  85

 

深化运用“4354”机制推进基层减负提升治理能力  87

 

农行湖北分行推动“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92

 

江口巡察“五个聚焦”护航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93

 

牢记嘱托,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  95

 

三、评论类文章

 

仲音: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97

 

新华社记者: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持之以恒  99

 

中国农网评论员:

 

为基层减负重在“持之以恒”…  100

 

南方日报评论员:

 

持之以恒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  10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英:

 

为基层减负给实干赋能  104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

 

为基层减负赋能,为实干培厚土壤  107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朱永华:

 

工作都要奔着解决问题去  108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欧阳金雨:

 

让基层干部少“为难”、好干事  109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欧阳金雨:

 

“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码  111

 

某再提基层减负有何深意把一线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112

 

某某校宋雄伟:

 

加强作风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  115

 

谭卫平: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加油  117

 

张洋:

 

为基层减负要常抓不懈  119

 

赵成: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  121

 

辛湘平:

 

用心为基层减负倾力给实干赋能  123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苗向光:

 

用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强决心和坚定行动为基层减负  125

 

常德日报评论员:

 

在落实“基层减负”中展现常德作为  127

 

郴州日报评论员:

 

把为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129

 

昌吉日报评论员:

 

为基层减负让干部轻装上阵  131

 

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义、原则及路径探析

 

沈阳工业大学 陶芮 韩影 邢云

 

(2023年)

 

***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某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某的大敌、人民的大敌。”[1]500形式主义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某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特别是滋生在基层运转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严重侵蚀基层政权,破坏基层治理生态。某的十九大以来,某某将自我革命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深化拓展基层减负,不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取得新成效。某的二十大以来,某某更是把纠治形式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整治,进一步凝聚了新征程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2019年,某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得到了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拥护。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某精神得到较好落实,基层减负效果初步显现,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正在迸发出来。同时,对当前取得的成绩也不能高估,因为离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距离,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一、基层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一)基层形式主义的表现

 

***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2]24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毒瘤”,源于某员干部理想信念不足、干部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表征。***总书记在某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形象化地给形式主义“画像”:“形式主义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3]368由于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因而形式主义易改头换面,“看似新问题,实则旧表现”,派生出贯彻落实机械式、调查研究走秀式等在内的“形式主义十大新表现”[4]。从横向维度来看,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用“形式”呈现“内容”、用“过程”代替“落实” 和用“外表”掩盖“问题”三种样态。将这三种划分置于基层治理背景下,即

 

形式主义从基层纵向维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基层政策制定环节“过场式”、政策执行落实“推诿式”和工作评估考核“留痕式”三个基层工作演进阶段中的形式主义[5]。站在宏观层面,结合两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基层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过程上的形式主义和结果上的形式主义两个方面,突出表现为“虚多实少”。

 

(二)基层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效能发挥的“绊脚石”,是基层减负道路上的“拦路虎”,基层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势必对基层健康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基层形式主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基层某员干部、基层工作和干群关系三个方面。首先, 从基层某员干部角度看。形式主义影响最大的就是基层工作者。形式主义的基层工作呈现高压态势,限制了某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提高,阻碍了某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和恒心。特别是基层形式主义容易腐蚀某员干部理想信念,极易滋生腐败。其次,从基层工作角度看。形式主义造成了基层工作的复杂化,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各项政策落实受阻,影响了基层工作各环节的协调性,制约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再次,从干群关系角度看。基层形式主义与某的群众路线相背离,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与关切时效性、满意度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干群关系,极易造成不良的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6]。

 

二、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基层是某某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基层治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出现了“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和“过度考核、留痕” 的现象[7],形式主义旧问题出现新表现,导致基层工作推诿扯皮、趋于应付乱象迭生。某的二十大以来,某某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不断整治形式主义, 有利于在基层工作的关键环节破解文件下达、执行和考核评估中的难题,从根本上简化办事程序,消除繁文缛节,减少无效会议文件,保证基层工作在运转过程中按照“会议虽少,次次讨论实事”“表格虽小,个个内容充实”的要求有序开展。通过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工作中重复事项日益减少,基层更加重视日常工作开展的“少、细、精、快”原则。***总书记强调:“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2]78随着某某对形式主义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上级政策传达更具时效性,基层会议召开更讲内容性,文件事务处理严把质量关,基层切实做到减压不减责, 基层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二)有利于释放基层工作活力和创新力

 

坚定不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能否在这样的系统工作中释放基层工作活力和创新力,事关某某各项政策的落实成效。基层干部的创新活力是基层工作健康开展的关键因素,某某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有利于让广大基层某员干部“瘦瘦身”,“轻装上阵”、摆脱压力,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落实行动上,更用在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上,让基层干部敢为、有为。新时代基层减负政策不断优化落地,有利于改善基层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某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利于持续摆正基层干部政绩观,显著提高参与基层建设热情,确保基层整体的工作活力有效释放,特别是利于激发基层干部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干事创业恒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刹住不正之风,减轻基层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繁重任务,特别是有效整治“文山会海”现象,切实为基层松绑、为基层减负,有利于最大限度释放基层工作活力和激发改革创新热情,为迈向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充足的基层力量。

 

(三)有利于自我革命在基层的有效深入

 

将基层治理与某的自我革命高度融合,是全面从严治某向基层有效延伸的突出表现。基层某组织是基层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但由于基层工作压力, 特别是当前基层面临着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严峻挑战,面对上级政府严格的工作考核督查,基层工作缺少协同性和联动性,主要表现在基层***工作重视不足、基层某组织出现弱化、涣散、组织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8],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危险,严重威胁基层“肌体”。因此,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 进一步推进基层减负,有利于基层规范职权范围,减少不必要、重复性工作, 为开展某的建设工作提供更多时间、精力,确保某的基层工作适度、合理向某的建设倾斜,并向推进基层某组织的自我革命靠近。基于此,切实整治人民群众极为反感的形式主义,让各项政策制定立足人民立场,有利于为基层某组织激发群众动员力、基层创造力、工作执行力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基层某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进而保障某的基层建设事业有动力来源, 为进一步全面从严治某向基层拓展延伸、推进某的自我革命向基层深入提供了

 

重要途径。

 

三、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引领

 

坚持***引领是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推进基层减负的首要遵循,同时也是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履行基层职责义务的应有之义,为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凝聚基层统一共识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推进以***引领基层治理”[9]。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某的建设历程,在此过程中,坚持***引领,是将某的政治、组织优势与基层治理效能相融合的重要前提,为形式主义整治和基层减负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资源保障,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新时代,某某把整治“四风”放在某的建设重要位置,以全面从严治某为主线,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特别是某的十九大以来,某某根据某的建设特别是基层某组织建设实际,立足化解基层重治理轻***的难题,用某的建设汇集基层治理合力,把某的建设贯穿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全环节,让某的领导根植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全过程, 用某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谋划基层减负新布局,实现某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某的执政基础得到巩固,坚持以某的建设走稳走实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立足人民所需

 

立足人民所需是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创新基层工作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基层减负工作的根本价值立场。形式主义的存在直接造成了基层工作的冗杂,无形中增添了人民群众与基层工作之间的屏障,导致基层治理难以站稳人民立场。***总书记强调,“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41。新时代某某从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出发,出台一系列政策,从严、从实解决影响群干关系的形式主义,提高基层工作实效,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办事难、层层加项、职能部门“互相踢皮球”等难题,不断提升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效能。站位人民群众立场,了解人民群众急难需求是当前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衡量,是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经验交流”。新时代开展的一系列基层减负工作,逐渐实现了基层工作与群众满意度、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的统一。新时代形式主义整治工作要想取得顺利进展,达到基层减负的效果,就必须把惠民、为民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

 

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基层减负全环节,把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基层减负工作干部考核、政策调整的基本参考。

 

(三)强调“靶向纠治”

 

坚持“靶向纠治”,是大力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关键原则,“靶向纠治”实则是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三者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是面对形式主义和基层治理紧迫形势的态度和破解难题的重要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某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靶向纠治”最直观的表达。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找问题, 增强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突出和集中的问题要全面把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形式主义凸显顽固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旧问题正以新的表现形式出现。因此,要全方位、多层次剖析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影响因素,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靶向纠治”,针对具体问题解决具体的形式主义表现, 在源头上实现基层减负。新时代,基层工作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更加瞄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更加关注某群关系。哪里有形式主义问题哪里就有相对应的整治政策和措施,并开展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强调靶向纠治,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领域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是当前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基本思路和必然要求。

 

四、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推进路径

 

(一)重视某内集中教育的关键性作用

 

开展某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某提升某员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必然要求,同样适应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某员干部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力军,决定着基层治理实效。基层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观歪曲、推诿扯皮等,因此要充分运用某内集中教育这一方式,展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优势, 着眼于整顿基层队伍,清除歪风邪气、“刮骨疗毒”。一方面,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某内集中教育契机,锤炼基层某员干部政治品格,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基层工作者理想信念,特别是增强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意识,摆正基层干部工作政绩观,不断提高抵制形式主义的自觉性、执行力、责任心,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基层工作要凸显出某内集中教育的自我革命精神,确保基层整治形式主义持续发力,引导基层干部

 

要有敢于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魄力和勇气,并以钉钉子精神抵制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要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摆在重要位置,把弘扬某的优良传统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从根本上剔除形式主义的形成因素,并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基层工作者跟着学的教育模式,让某内集中教育成为基层减负的“推动器”。

 

(二)依托新技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

 

新技术应用现代化治理,衍生智慧治理新模式。技术治理正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创新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层烦琐的办事审批流程、冗杂的政策文件降低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形式主义正是利用这样的时机产生,因此扭转这样的工作局面,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将新技术同基层治理有效融合,切实推进基层减负。基层要加速推动智慧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智慧治理与新技术革命深度融合[11]。为此,要积极引进专业型、知识型人才,积极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化创新,利用电子化手段优化基层工作方式,用现代化媒体、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赋能基层治理,在多个环节减少人为干预, 从源头清理产生形式主义的恶土,积极推行“少走一公里”专项改革,精简办事环节和工作材料,实现跑流程向信息传递转变,将工作流程便捷化、简单化, 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更加迅速高效。同时,要整合基层相关资源,积极构建基层工作大数据信息共享系统,避免重新统计和重复性工作。要把新技术应用到基层常态化工作中,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线上会议、线上考核等,把工作痕迹留在线上,推动基层向数字化治理、办公转型,切实为基层工作者预留更多时间,为基层减负松绑。

 

(三)完善基层治理有效问责和考评机制

 

依据基层工作实际,完备基层工作体制机制是防止形式主义产生、反弹的重要之策,特别是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问责和考评机制创新,“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 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12]。问责和考评结果直接影响着基层干部的态度,因此,新时代基层要避免无效问责、过度问责,让干部受到科学考评的有效激励,杜绝将问责、考评流于形式,切实发挥问责、考评“治病救人”的作用。基层要严格规范程序制度,建立起严格的问责和考评标准,要制定符合基层实际发展目标的科学、合理的问责纠错机制,制定差异化、动态化的绩效考核目标,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根本参考,

 

拒绝问责、考评“一刀切”。要坚持公平、客观、透明的问责和考评原则,用制度把“表面漂亮就行”“说得过去就好”等的不良风气扼杀在摇篮里。同时, 要赏罚分明,以激励为主,体现基层人文关怀。基层工作中要避免矫枉过正, 有非原则性失误要采用合理方式引导,让实实在在有作为的干部得到褒奖,让“慢作为、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惩戒,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基层干部敢担当、有作为、真抓实干。

 

(四)构建科学完备的基层工作监督体系

 

强化基层工作监督,增强形式主义预警和反馈是阻断形式主义产生,防止基层工作负担大,促进基层治理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从当前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整治情况来看,形式主义苗头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千奇百怪”的新表现形式仍然层出不穷,基层减负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基层要在发现问题、强化监督上下狠功夫、用大力气;要贯穿人民立场,形成政府内部、外部多主体协同监督的新体系,不断提升对形式主义、基层工作多乱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要加强常态化工作监督,从审批、执行、总结等多环节进行监督,盯紧乡村振兴、某的建设、民生和谐等重点领域;要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持续推进“第三方评估”,冲破“人情网”,切实推进基层调查研究,“撒网抓鱼”, 保证形式主义整治工作、基层减负工作在合理程序内进行;要充分发挥地方人大、政协、纪委等重要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相互联动的“内部监督链”,自查问题、自行制定整改方案;要自觉接受群众、媒体等社会监督,让基层工作公开透明;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监督工作,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 让群众敢讲话、讲真话,在群众监督中广泛收集形式主义问题线索,并以此为依据督察督办。同时,还要实现线上线下联合监管的刚性约束,切实杜绝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基层减负背景下乡镇政府“越减越负”现象透视及破解路径研究

 

蒲彦鑫 张艺恬 袁明霞

 

引言

 

2018年我国首次提出“基层减负”这一指令,并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2020年4月14日某某办公厅再次发布《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真减负、减真负”问题,将基层减负上升为一种系统的国家行为。基层是将上级指挥命令贯彻行使的最直接渠道。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基层减负增效能够让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然而,基层减负工作虽然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认可,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过分追求漂亮数据,导致基层减负形式化;依赖传统工作模式,导致基层减负反复化;放责放权不放资源, 导致基层减负碎片化。要促成基层减负的长效发展,必然需要精准发现问题所在,制定相应举措,以此基础行动,促使充分有效地开展基层减负工作。

 

一、文献综述

 

基层政府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地位,其内涵包括“某政领导、部门管理、属地负责”的基层权责关系[1],由于行政和官僚等级正转变为复杂的公共治理环境[2],权责结构失衡以及总体能力相对薄弱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偏差[3],基层政府作为整个行政体制与社会发展关联最为密切的部分, 是行政体制与社会交汇的节点[4]。基层减负旨在减负增效,通过健全考核制度[5],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搭建“物质+服务”的关怀激励机制[6],避免部门要求冲突,阻拦基层干部的随意借调[7],抚慰基层干部因官僚繁文缛节引起的显著的负面情绪反应[8],从而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达到提升工作质量与效果。基层属于“夹心层”,处于“上挤下压”境地,既要面对上面的督查考核问责,还要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9],以及众多部门机关与干部公文往来考评检查,如果干部缺乏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人格,对人民的利益漠然置之,对群众的疾苦冷眼旁观,在工作上官气十足,计较于个人的得失[10], 表面上政府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却是空转无行政效用,于国于民皆无实际功效[11]。在此行政文化下,群众会降低对政府的信任[12],干部工作中“走走过场”便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基层减负越减越“负”是因担心未留痕迹被问责的避责执行,一方面,基层减负过程中的问责制可以对乱作为、文山会海

 

等形式主义进行规制;另一方面,问责失去精准化、科学性,又会导致基层不敢为、被动应对等避责形式主义执行,反而又加重了基层负担,导致基层治理低效[13]。

 

二、基层减负背景下乡镇政府“越减越负”现象成因分析

 

(一)政策失灵,改革推进不力

 

基层减负政策作为影响基层减负工作是否能够落实到位、获得成效的基础前提,是促进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但目前指导我国基层减负工作的政策却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减负的改革落实。考虑到实施地区与部门的差异,一般政策只会明确大方向、大原则,没有规定具体的办法,需要落实基层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但一旦基层跟进不及时,政策就很容易被“悬空”。在访谈中,被访谈者提到减负“政策给的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东西,对于我们就是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 它没有一个做法,那我们上级在这方面(政策)也是不到位的话,那可能我们落实就不到位”、“政策比较空”。由此可见基层减负政策内容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起到良好的指导工作的功能,同时在上级与基层工作之间也发生了落实困难的传导,从而导致减负工作成效的不理想。

 

(二)权责不等,部门沟通不畅

 

权责不等是指拥有的权力与应有的责任不对等导致无法作为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干扰了基层政府工作者的工作进度,也在很大程度消减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某指令下达后,任务一层一层向下传递,但其中诸多未解决或未阐明清楚的问题被忽视,最后便都堆积到了基层,基层政府权小、人少、事多, 项目任务不堪重负,检查监督应接不暇,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形式上“完成”上面交办的各项任务,重压之下的基层政府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匆忙应对”。访谈中基层工作人员谈及这方面时说“同样的数据他们可能会重复的去让我们去采集,然后他们数据完全就是我们给过的数据,让我们这样重复的去返工”,也说明上级总是下达重复指令,增加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各种指标成为了基层的负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工作人员认为要求报送各类报表、数据、材料较多,从中我们能了解到减少不合理的大量指标要求成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一环。

 

(三)形式主义,留痕压力传导

 

形式主义是基层减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将工作层层加码,“文山会海”、

 

工作“留痕”等给基层政府与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许多没有必要的工作,是导致基层负担大的核心问题,目前基层减负工作中形式主义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文山会海”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为显示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重视,不少部门通过“文山”对工作层层加码、在“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 使基层干部疲于应对,更助长了“虚落实”、“假落实”的问题。工作部门之间“要求双向发文件,一边要求重点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求必须要有会议记录,要有档案质量,那就肯定需要留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基层减负中进行控制会议总量的工作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会议相比以往更多了,并且仍然存在着对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不佳的问题, 会议“留痕”成为了仅仅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工作,其中不乏工作水分的存在。

 

三、政策建议

 

(一)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议事协调机构高效运行,必要的考核监督机制已成为构建减负体系的重要基石。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制度,设置一套科学严密的评估流程, 涵盖定计划、列清单及事前审批等步骤,注意控制规模、减少数量、降低频次、缩短时长,精准强化督查工作实效性。明确督查事项,跟进督查、全程督查、精准督查,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将基层治理工作展开的成效纳入某员干部考核体系中,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保证群众有效参与监督体制的合法主体地位。

 

(二)坚持权责一致管理原则

 

伴随社会治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建立属地管理中的权责对等机制成为深化简政放权的着力点,要规避“事下人不下,责下权不下”的弊端,立足实际情况,将更加灵活的事权、物权和财权赋予基层,为乡镇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物资支持。规范和优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以制度化举措确立基层和上级政府的权责边界,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破除上级部门相互推诿顽疾。同时厘清“条”与“块”的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打破基层中“看得见、管不着”的治理壁垒,有效加强条块融合,摆脱条块分割结构造成的基层政府有责无权的困境。

 

(三)运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

 

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采用统一的行政负担测量方法,以民意调查为基础,开创“打分表”系统。对行政负担进行精准测量, 搭建数字监管平台、开辟数字共享端口、创新数字监管场景;对基层治理工作

 

进行智能化、实时化监测,及时缩减基层冗杂工作流程,监察纠正违规工作行为,精心建设监督信息数据库。针对具体工作事宜、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合理创建并定时解散工作群,杜绝形式工作群的泛滥增多,持续加强对新入职员工、高龄老员工进行办公、沟通软件和线上办公流程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用时短、速度快的便利特征。

 

基层减负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基于丹寨县的个案分析

 

丹寨县委某校曹春梅

 

(2023年)

 

基层减负是指为防止形式主义“扎根基层”,铲除其生存土壤、纯化基层工作风气,通过机制创新为基层实干风气“杀菌除害”,为基层干部“宽衣解带”,减少基层的负担,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虽然我国机制体制日趋完善,但由于权责不对等、信息不对称、资源供给与工作任务不匹配等问题,基层干部工作仍然任务重、责任多,加班加点仍是常态,无效劳动时间越来越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基层干部苦不堪言[1]。加上一些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脱离群众等“四风”和消极腐败问题的存在,出现片面强调痕迹管理,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文山会海等加重基层负担的现象有所反弹。这些问题和现象需要及时纠正,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密切联系群众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了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提高基层工作效率,2019年3月,某某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以运动式治理模式开启“基层减负”新征程[2]。《通知》的出台,使基层减负工作有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近些年来,虽然基层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通知》的要求仍存在一定距离,甚至有些地方时常还会出现“基层减负,越减越负”的现象,因此, 寻求有效之法来破解基层减负迫在眉睫。本论文以丹寨县为研究个案,深入开展对该县“基层减负年”背景下的基层减负现状、现实困境及其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丹寨县“基层减负”政策执行现状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部,总面积940km2,人口17.9万人, 辖6个乡镇(4镇、2乡)、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园区, 是一个以苗族为主,水、汉等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89.33%;平均海拔1000m 左右,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夏季凉爽,县境内生态完好,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70.68%;2012年,丹寨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丹寨县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和厦蓉高速、沪昆高速穿

 

过县境周边,凯羊高速穿城而过并连通两条高铁和两条高速,交通区位优势尤为明显。

 

(一)丹寨县“基层减负”政策

 

2019年,某某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后,丹寨县针对困扰基层“四风”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年” 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作风转变基层减负“三个提升年”专项行动》《加强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出实招、用出真劲,将量化减负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基层减负效果大提升。同时, 丹寨县在贯彻落实上级基层减负相关政策基础之上,还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某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某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某某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某某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明某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完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等,为基层减负在丹寨县的落实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丹寨县“基层减负”成效

 

2019年以来,丹寨县作为中办样本监测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将基层减负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出“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规范和统计该项工作情况”的重大决策,定期分析研判,在制度层面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进行深化,在制度执行上明确了落实要求,在实施方案上细化了任务流程,做到了理论上贯彻、制度上明确、行动上紧跟上级步伐,确保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地,使文件会议、督促检查真正减得下、见实效(见表1、表2)。同时,还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保障干部正常福利等措施。

 

二、丹寨县“基层减负”政策执行中的困境及原因

 

(一)丹寨县基层减负的主要困境

 

对基层减负认识不到位

 

基层减负是某某的重要决策部署,但从丹寨县的执行情况来看,仍有些单位和部门对基层减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落实不力,专项工作机制发挥还不够好,统筹协调推进力度不足,对基层减负重要性认识不强,仅仅停留在减少统计报表和减少会议层面理解上,尚未抓住基层干部的“累点”“痛点”, 对症下药。

 

基层工作人少事多的现象未得到缓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乡镇,干事的人少,但各种事务纷繁复杂, 一人多岗、不同身份人员混岗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丹寨县扬武镇的乡镇干部大多身兼多职、身负多责,某政办工作人员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会工作,人大办负责产业发展,这种人岗错位、身负多责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群众效果,导致了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有时为了应付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只能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此外,人员抽调借调导致原本就缺人的基层工作越来越艰辛。

 

会多文件多现象不减反增

 

近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都一直都在致力于压缩文件、精简会议,想方设法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但是在推进减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例如,县里召开会议减少了,但“电话通知”多了;有文号红头文件减少了,但各类工作提示单仍满天飞,下发正式文件少了,但借助微信群、QQQ、邮箱通知等形式下发指令却呈现井喷式增长;纸质记录少了,但“电子留痕”多了;督查检查少了,但“专题调研”多了,存在随意、多头要求基层填表报数报材料,从发文开会部署工作到出工作成效留给基层的时间过短等。

 

指尖上负担仍然较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发展愈加迅速,微信群、钉钉群、QQQ等公众网络社交平台不断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绑架”了基层工作人员。在对丹寨县的调研中发现,一名乡镇干部的手机安装上级有关部门APP竟多达20多个,诸如贵州扶贫云、贵州数字乡村、社会扶贫、扶贫建档立卡、贵州扶贫云明白栏信息核实系统、建档立卡饮水安全入户核查、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动态遥感监测数据采集、交通云平台等等,部门单位将工作安排、业务报表通过微信发布,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有关信息。

 

督查检查过多过频

 

调研发现,督查过度留痕轻实效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少督查考核仍然存在以是否发文、有会议记录和照片等作为评价工作的依据,简单机械地以台账资料、汇报材料等评判工作成效的方式仍然存在,基层疲于填表造册、准备汇报材料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其次,上级部门考核基层工作,有的过分强调创新和亮点,要求基层单位要“争比进位”,基层单位为了在考核中获得好的名次而绞尽脑汁、花样翻新,精力耗尽、效果甚微。再次,第三方评估等代替督查检

 

查考核方式不断增加,很多第三方评估人员政策性过强,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在评估中仅从书面文字理解,致使接受评估的单位心理负担加重。

 

(二)丹寨县基层减负困境的原因

 

思想认识站位不高

 

一直以来,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不是原则问题,会上虽然经常强调,但思维上仍然把会议当作施令台,习惯了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工作思维,习惯了坐在办公室听工作汇报看档案的工作模式, 始终抱着照葫芦画瓢、跟上面走错不了的心态,对基层减负的认识缺乏高度, 政治站位不高、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有力,主要体现在执行某、省委、州委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不严格,工作未明确专人负责、统计不合理,个别单位出现发文不规范等现象。虽然领导重视控制文件下发的数量,但是对所下发文件的落实情况督促不力,跟踪问效不到位,导致基层对文件层层转发,一发了事, 甚至有些文件不接地气,“唯书、唯上、不唯实”,上级对基层乱考核、乱赏罚、乱发号施令。

 

制度机制建立不规范

 

有的单位仍缺乏健全完善的办公室工作流程规范,相关制度未上墙,“三服务”意识不够强;有的单位未建立文件收发台帐,年度收发文件底数不清, 对机关某政公文条例学习不够,办文办会质量不高;有的单位对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管理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计划外发文、开会、督查检查考核未按要求报批报备的情况仍然存在,容易导致文件、会议只增不减,基层减负效果甚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不重实绩实效,简单以文件、会议、表格等留痕来论优劣,随意要求基层更改数据。

 

基层工作重心不明确

 

有些部门对自身的职能职责缺乏明确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基层,间接地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基层疲于完成上级各个部门转嫁的事务,时间精力有限,为民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例如,中小学学生辍学登记任务、村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任务、环境卫生整治等都由基层干部来办理;村民邻里纠纷, 民事调解、民生服务,都要找基层干部解决。上面部门每个下来的人,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一项调研,都要基层干部陪同,导致基层干部没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去开展工作。

 

手机APP的泛滥使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方式更加便捷,同时也成为行业之间争夺互联网赛道的发力点。随之而来的是,各级各部门APP大有泛滥之势,让基层干部在APP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在当前考核仍存在形式主义和过度追求留痕、造“盆景”的情况下,APP成为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

 

用一种形式主义替代另一种形式主义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的原因,一是问责机制不完善,即只强调对督查检查考核对象进行问责,而督查检查考核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风险。二是上级部门在事前只管提要求、下命令、出任务、定标准,事后督查考核问责,而缺乏对基层实际的考虑,这种惯性思维难免会导致一面反对形式主义一面又大搞形式主义、一种形式主义消弭另一种形式主义渐生的怪现象,从而导致督查检查过多过频,增加了基层干部工作负担。

 

三、加强丹寨县基层减负的对策建议

 

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某某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了解决政绩观错位是基层减负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因此,全县某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要持续巩固拓展某史学习教育成果,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总结,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时刻警惕错误政绩观,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长见识、顾全大局, 以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工作为主。上级领导更应该带头履职尽责,为下级干部做榜样表率,敢于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当好“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当好拥护者和排头兵。

 

强化制度管控,落实指标减负

 

要推动丹寨县减负政策落实落地,必须从硬性指标入手。根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的相关精神,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杆。一是要严格落实某要求的精简文件内容、压缩文件篇幅、控制文件规格及印发传阅范围;有效控制文件总量,切实转变文风,不随意拔高发文形式、扩大收文范围,减少重复收文负担。二是要减少会议时间和次数,

 

一些可通过网络传达的学习文件和能通过短信息、微信群、QQQ通知的会议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学习和传达,减少干部开会频次和往来会议地点的路程及时间。三是以严格的制度和建立动态管控台帐,实行计划管理,跟踪服务, 全面掌握全年减负任务完成情况,形成自上而下的减负执行机制体制,将减负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建立权力清单,规范职责下沉

 

理顺部门关系,指导编制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三张清单”, 避免部门职责不清、权责关系不顺畅。一是建立基层权力清单。根据基层法定职责和县级下放事项,建立基层责任清单,公布审批服务事项目录、行政处罚目录,并公示办事流程事务。二是县级部门责任下放准入制度。部门职责向乡镇转移,必须征得乡镇同意,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审批,让乡镇对职责下沉有话语权。基层有了执法权时,可以协助执法,这样能有效防止上级部门不作为, 随意签订责任状,向下推责[3]。

 

优化工作平台,整合部门工作

 

要及时清理无用的微信、QQ工作群,优化工作平台。严格实行一个单位一个内部工作群、一个外部工作群,内部工作群为单位内部工作需要,只发布本单位任务;外部工作群可将本单位涉及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加入,这样既可加强单位人员的交流,也可保证工作的运转。如有保密工作,可单独建立一个工作群;针对临时性工作群,要一月清理一次,保证工作群的少而精,减轻基层“群负担”。针对手机APP过多的现状,建议压缩“留痕”考核,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整合,一个APP能解决的问题就用一个,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让基层工作不被手机“绑架”,以此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

 

完善督查检查机制,削弱痕迹主义的验收方式

 

对工作的督查检查应探索多元化方式。确定绩效目标和评估指标后,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提高评估的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减少基层工作负担。一是采用开放式和意外式相组合的方式。频繁检查不仅给基层组织带来负担,而且迫使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跟踪。同时,听报告,看台账所获得的信息不完整, 不真实,无法达到评价的效果。通过直接的现场查看,可以直接、清晰地了解基层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二是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办法。在过程中及时掌握工作开展进度,掌握好工作的时间节点,在督查检查验收的时候要根据进度情况台账进行分析,确保保质保量完成

 

工作。三是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内部评估,其透明度不高,它常常使基层工作人员“抬头看”,无视群众的需求, 甚至提出虚假的成就,引入外部评价可以让基层工作人员“向下看”[4]。

 

四、结束语

 

基层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是个不得不谈的难题。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层减负难的问题。同时,基层减负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调整的过程,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基层减负工作需要啃制度改革的硬骨头,涉动体制、动利益的险滩,更需要呼唤起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热情,相信有一天,政府可以理顺职责定位、充分的简政放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惯性,我们就能够用没有“负担” 的基层,实现“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回顾与展望

 

云南省委某校 罗添仁施雁红

 

(2023年)

 

从中国共产某的历史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特征,严重损害某的形象、破坏某的团结、危害某的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各阶段,某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坚决斗争。

 

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某转变作风

 

中国共产某历来重视“四风”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60年3月, 毛泽东同志起草的《某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针对区乡工作存在的“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等问题作出指示, 强调“我们一定要创设条件,使这种官僚主义走向它的反面”。1980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某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 不开无准备的会。”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武昌视察时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些实事,多做一点少说一点”。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某的第十五届某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某的一大祸害。全某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某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某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某某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细,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但不可否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且有了新表现,成为目前某内尚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可能会动摇某的根基、阻碍某的事业发展。因此,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既关系到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又关系到某的事业兴衰成败。

 

二、靶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催生的

 

(一)频繁督查检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上级有关部门的督查检查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地落实,同时也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的重要举措,对改进某的作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督查检查存在诸多偏差,比如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对基层体察不深等问题。这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耗费了基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地方督查检查甚至还表现出“套路”特征,滋长了“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上级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频繁督查检查,容易超出基层的可承受范围,对基层开展工作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二)层层加码

 

基层是某的执政根基、力量之源,也是行政压力层层传导的终点。层层传导压力原本是落实各项政策和工作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层层压实责任”,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将“压力层层传导”变为“压力层层加码”,甚至异化为压力“甩锅”。上级布置的任务,如果在向下传导的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层层加码, 就难以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只会将压力不负责任地甩给基层。这种层层加码体现于督查检查、转发文件、分配任务等各个工作过程,让处于政策执行终端的基层干部有苦难言。

 

(三)问责滥用

 

“问责的震慑力来源于公信力,是建立在事实、依据、程序等都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之上。”但在实践中,问责的泛化导致了问责滥用,“下面一颗钉, 上面千把锤,随时可能挨一锤”是基层干部被问责滥用催生出来的心病。问责滥用“让对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的干部气馁甚至寒心”。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既不能因为上级压力和舆论压力而选择“事情出了,总得有人担责”的方式问责; 也不能泛化问责,简单地以问责数量来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更不能打着促进工作的旗号随便“找茬”,因为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反而只会让基层干部束手束脚、如履薄冰。

 

(四)痕迹主义

 

原本痕迹管理有利于解决基层工作虚化弱化的问题,用有形痕迹来推动基层工作的落实、落地。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容易异化为广受批判的痕迹主义, 表现为“处处留痕”,虽然饱受基层的质疑和诟病,但仍是许多地方的重要工作内容,甚至逐渐定型成为这些地方的日常工作方式。在一些地方,痕迹主义

 

还成为一种新的督导方式,经常与督查检查考核捆绑在一起,简单地以“痕迹多少”来评判工作的好坏,带歪了许多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和工作观,对基层治理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三、整治:持续发力为基层减负,精准

 

(一)某层面持续关注,打出组合拳

 

某某深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18年,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针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层层加码、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提出督查检查考核要“瘦身减负”。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并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第一次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重点纠治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八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2021年,某某继续对基层减负进行重点关注,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这是中办连续第四年印发文件,查摆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改头换面的“新表现”,并针对这些“老问题”和“新表现”逐项提出了解决措施。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和规定在基层不断取得实效,某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和治理,基层负担明显减轻, 干部群众反响热烈,有效激励了基层干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担当作为。

 

(二)靶向整治、精准施策,力促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探索建立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靶向整治为基层减负,精准施策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是精简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不得层层加码擅自单独设置督查检查考核项目,研究制定规范合理的督查检查考核相关清单,杜绝刻意找问题、随意提要求,避免给基层造成新的工作负担。二是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建立健全问责监督机制,对问责工作开展进行多渠道“体检”,坚决纠正不当问责,确保问责精准规范。通过相关机制督促作出问责决定的某组织自我纠偏,对发现的不当问责,主动进行纠正。三是以上率下,聚力根治“痕迹主义”。“痕迹主义”出现在基层,根源在上面。必须自上而下明确树立重“实绩”轻“痕迹” 的工作导向,检查督查考核不做虚功,直接深入一线,现场看实物、查实情,

 

将基层干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重要指标来评估全面从严治某成效,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靶向整治、精准施策有效解决了基层减负的实质问题。

 

四、展望:吸取历史经验、正视现实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

 

2022年9月9日,某某政治局召开会议审定《关于某的十九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某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基层某员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是对某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的高度总结和中肯评价,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某某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的扎实成果,彰显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

 

某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及“‘四风’问题”,强调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某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同志为核心的某某必将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带领全某、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审视与改进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发锋

 

(2022年)

 

基层位于某治国理政的第一线、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前沿,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工作落实的着力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困扰,基层干部面临责任过度、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等难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和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基层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某和政府多次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为基层“减负松绑”,但是成效不太理想,致使这一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为进一步整治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切实回应基层干部的期盼,2019年3月,某某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以猛药除疴的精神直击基层负担过重这一难点堵点,被誉为史上最强“减负令”,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基层减负年”。“减负令”一经颁布,立即引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堪称纠正基层治理失灵的“及时雨”[1]。然而,好政策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以富有成效的执行作为保障。“一个政府‘真正的’ 政策是执行的政策”[2],“政策的推行往往是政策变革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3]142。基于此,本文对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遭遇的梗阻和制约因素,提出化解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阻力的具体思路, 以期有效增强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力、缩小减负“承诺”与政策结果之间的落差, 使怀有良好愿望的基层减负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基层减负政策执行的策略

 

执行策略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变量。适宜的执行策略是政策“落细落实” 的推手,是确保政令畅通的抓手。一项政策采用何种执行策略,除了文本的明确规定外,还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情势。就基层减负政策来说,其执行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某口发文增强执行势能

 

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具有政策制定权的机构很多,既包括“块块”, 也包括“条条”。但不同机构出台的政策文件的政治位阶不同,所拥有的“执行(政治)势能”也不同。政策所蕴含的势能高低直接关系执行的速度和效果,

 

关系政策的变现率,换言之,关系政策目标实现的速度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何种机构发文,实际上是对执行策略的一种权衡。“一般而言,某某部门牵头出台的政策,‘政治势能’最大。”[4]某是中国政治体系的最高领导力量,拥有“领导一切”的政治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某口发文,尤其是某某部门发文,具有“某的领导在场”的政治权威性,具有“某的政治理念表达”的政治影响力,因而具有较高的“执行势能”。某的十八大以来,某某反复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错误行为,坚决反对在执行中搞变通、打折扣等违纪违法行径。在这种情况下,某口发文是一种“信号灯” [4],长期活动于执行场域中的地方官员能够很快察觉其背后的政治讯息,进而触发他们的看齐紧跟意识,催生他们的执行积极性。基层减负政策由某某办公厅颁发①,符合“强执行势能”政策的特征,这种势能增加了基层减负政策“变现”的可能性。

 

(二)在科层传达中创新政策内容

 

政策传达是政策系统内执行主体了解政策精神、把握政策界限的重要方式。通过政策传达,高层的政策思想垂直下传到执行链的操作层面。一般来说,这一过程是政策文件“科层复制”的过程[5]。但是,由于高层的政策思想较为宏观、富于指导性,科层传达的过程也是政策文件逐步细化、具体化的过程。相对于政策的原则性规定而言,具体化的政策文件更具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对执行主体和政策对象的影响更大。《通知》颁布后,省市县逐级细化减负措施, 基层减负政策自上而下呈现出逐渐细密的趋势。有的地方出台实施细则,将基层减负政策中的弹性规定刚性化、笼统要求明确化。《通知》要求“某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如果仅对文件的页码数作出规定,可能难以使文件真正“瘦身”, 因为可以用把字号变小的方式变通。《通知》还要求严格控制会议的数量、规模,但是没有对会议的时长作出规定。对此,贵州省进一步作出具体规定,“制发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得超过10页5000字”“会期一般为半天,最多不超过1天” [6]。基层减负政策在科层传达中还存在拔高指标、提升标准的现象。《通知》规定,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更高要求,“凡是某某、国务院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律取消”[7]。从“严格控制”到“一律取消”,反映了政策要求趋严趋紧。有的地方结合正在做的

 

重点专项工作,出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减负措施。例如,湖南省将“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融于“基层减负年”,并挂牌督办和查处一批突出问题[8], 这使基层减负工作的内容更实、更具现实感。

 

(三)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有利执行氛围

 

“现在,新闻组织(而不是面对面的交谈)是公共事务信息的主要来源。” [9]作为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媒体可以在公众中制造问题显著性与关注度,提高政策议题的公众可见度。“媒体关注的问题容易成为一天中的(日常的)大事件”[10],这是媒体影响公众认知的重要表现,即媒介告诉我们“想什么”。除此之外,媒体还可以影响公众对政策议题的情感评判和价值判断,即媒介告诉我们“怎么想”。“媒介对某个议题的不同方面的报道方式——媒介的属性议程——既影响我们看到事件的角度,也影响我们的观点。”[11]由于媒体在“从注意到理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执行主体必须善加利用的重要工具。《通知》颁布后,某级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喉舌作用,开辟专门版面,持续关注基层减负政策问题,突出报道基层减负政策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实客观地剖析基层负担过重的危害。《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还通过刊登读者来信的方式,与基层干部互动,让基层干部发表心得体会、讲清楚形式主义在基层的种种样态,以使基层减负政策得到广泛赞同。由于某级新闻单位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旗帜作用,它能够影响地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地方的某报、某刊、某台、某网及时跟进宣传基层减负政策。央地媒体的报道宣传使基层减负政策议题成为社会共识,为政策执行赢得了舆论支持。

 

(四)通过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抓”以上率下

 

《通知》要求,对于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某委(某组) “一把手”负总责。这要求“一把手”(及其所在的领导机关)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树立良好形象,释放出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的示范效应。福山指出:“领导创建规范,不只是通过制定规则和法规,还通过他们自身的榜样和个性的力量。”[12]这也符合“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传统政治逻辑。所以,一些地方“一把手”主动表态, 率先作为、以上率下,通过“头雁效应”形成上下联动、上下同力的良好执行局面。如江西省委原书记刘奇在一线调研中明确表示“为基层减负,从省委做起,从我做起”[13]。“一把手”亲自“抓”还说明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问题获得了“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系统要应对大量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它的领导要改变这种局面,从部门分割走向合作治理,必须成立专项工作机制。当前,某层面已建立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由某办公厅牵头,某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某组织部、某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参加,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某办公厅。这一机制既利用了成员单位的职务权力,又成立了常设工作机构(办公室),能够从统筹协调角度推进落实基层减负政策,体现了政策执行的“高位推动”特征。各地依例成立专项工作机制,探索解决多部门协同执行基层减负政策问题。

 

二、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方法,催生基层“高压作业”的惯常做法得到了改变, 一些困扰基层已久的不正之风被刹住,基层负担过重问题蔓延的势头被遏制。2022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结果显示,75.6%的社会公众认为基层减负政策取得较好成效[17]。但是,在少数地方和个别部门,执行无效、执行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减负政策的承诺与逐个地关注这些关注这些问题。”[1 “4]

 

问题”即是说某存在注意力瓶颈。基层减负政策执行问题被纳入“‘一把手’工程”,意味着“一把手”将其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分配至该问题。在官僚制下,下级的行为深受“一把手”高度重视的影响,“一把手”的注意力分配方向影响着下级,“从而将各级官员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高层级某希望的领域”[15]。与官员注意力分配相伴的是,政治资源的倾斜性使用。这样,“一把手”亲自“抓”能够推动基层减负政策落实。

 

(五)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高位推动

 

基层减负政策执行牵扯因素多、涉及面广,受影响的目标群体的构成复杂。所以,它不是一“家”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在设科分层的官僚体系中,职能部门化、任务专业化、工作标准化是常态,这极易形成“部门眼%


点我查看全部内容,跳转下载

喜欢 (0)